12月21下午🖕,智控沐鸣2在智能製造工廠實驗室召開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三人談暨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儀式,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市技師協會理事長徐小平👩🏿🦳,校黨委書記吳松,宣傳部部長殷革蘭🚣🏽♀️,研究生部主任崔立,教務處副處長夏妍春⛹️♀️,智控沐鸣2黨委書記施靜💚,沐鸣2院長汪誌鋒𓀓,沐鸣2黨委副書記於敬濤💇🏼,沐鸣2副院長李寧,沐鸣2教授何亞飛,黨支部書記😐,專業骨幹教師,輔導員老師及部分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由智能製造工程系黨支部書記、智能製造工廠實驗室主任張飛主持🔟。
校黨委書記吳松為智控沐鸣2師生做了《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校企協同育人》專題報告😍。報告主要圍繞第四次工業革命和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時代背景🖕,闡述了目前學校在產學研方面作出的成績以及學校與企業產學研深入融合的典型案例等方面的內容。吳松強調,學校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浦東六大“硬核”產業集群區域中心的優勢🕵🏽♀️,優化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優化產學合作體製機製、加強頂層設計與跨界協同⛔🤷🏿♂️,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以培育上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𓀈,以建設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為辦學方向,積極探索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途徑。
徐小平在發言中,一方面對智能製造工廠實驗室目前的成效表示了肯定,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當今中國製造業的瓶頸和發展方向,此次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落地很好地搭建了智能製造實踐平臺,同時會繼續在學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作出貢獻🧚🏿♂️。
校園單車誌願服務隊負責人18機自C1羅博涵同學開展了《我和我的服務隊》的主題匯報,分享了校園單車誌願服務隊的發展故事🟠。
沐鸣2黨委書記施靜表示,沐鸣2黨委把專題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安排在智能製造工廠實驗室,旨在從學生⛲️、企業、學校三個層面圍繞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進行現場探討🧙🏻♂️,沐鸣2希望以此為契機立足學生培養👍🏽、師資提升🏄🏻♂️💭、沐鸣2發展,激勵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先進製造、高端智造而努力。
吳松書記和徐小平共同為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徐小平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
徐小平和智控沐鸣2何亞飛教授為校園單車誌願服務隊的優秀誌願者頒發證書。
活動結束後,吳松書記🙊、徐小平等和沐鸣2師生一起參觀了電主軸高速切削特性分析實驗室✌🏻。
感想·體會
自動化系學生黨支部書記 楊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歷史進程👇🏽,伴隨著黨的發展歷程,“十四五”規劃布局成為智能製造行業的新起點。通過此次觀摩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學校一代又一代的勞模人秉承著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在行業發展中發揮著極限力量👫🏻。如何做到智能製造業的精細化成為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和在校學生的終身課題🛞🔗,如何實現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之間的傳承和升華使之更具有核心競爭力也是需要面對的挑戰。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我們應牢記並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將學科發展與學生發展相結合🧑🏿💻,更好的促進產教融合,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工業工程系學生黨支部書記 王繼超:勞模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天聽了全國勞模徐小平同誌的講話👨🏼💼🗞,讓我感受到了勞模對工作的熱情,對社會的責任心,對國家的忠誠。作為黨支部書記和高校輔導員,我要切實踐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無數次的偉大飛躍。面對成就,我們要珍惜當下,貢獻自己的力量。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要一心為黨,作為輔導員,把工作做好🥢,把學生服務好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就是為黨培養人才盡自己的一份力。同時,作為黨員👸🏽,更要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機械工程系黨支部書記王馨🏙:我們要向全國勞模徐小平同誌和上海市勞模何亞飛同誌學習,繼續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踏實肯幹,助力沐鸣2蓬勃發展。認真學習十九大六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勞模精神🥽,熱愛自己的事業🧑🌾。
機械工程系學生黨支部書記 單昌禮:此次活動,以學校勞模文化為基🤣🌟,以學校十四五規劃為對標方案,深入貫徹踐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高質量的發展,以黨建結合實踐👳,在學思踐悟中將六中全會精神貫穿實處。同時,結合沐鸣2校園單車隊優秀先進事跡,也深入學習了沐鸣2將黨建、專業、誌願服務三者寓於一體的新機製,產生的新效果,賦予智能工廠的新活力。後續也將在工作中以釘釘子精神,多觀察👐🏽、多用心🧑🔧❣️、多幹事的思路去工作學習。
20機械C2 劉靖輝:今天中午有幸參與了此次活動,羅博涵學長說未來校園單車發展成什麽樣🏌🏿👷🏿♀️,就要看我們服務隊新一代的共同努力,我頓時感覺心中充滿責任感,雖然現在我還是在修車的基礎階段⛹🏽♀️,但是從小做起,不正是和羅博涵學長一樣嗎?打牢基礎😛,才能夠向更遠處前行👉🏼。勞模徐小平以及吳松書記兩個人通過產教結合共同育人對二工大的未來發展方向做出規劃。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吳松書記說的上海建工集團,他們不僅需要同濟大學那邊所擅長的建築方面的人才,對機械方面,智造方面的人也需求很大,很歡迎我們二工大去建工集團的崗位🐗。我本身就是機械專業的,吳松書記的一番話🙋🏿✈️,讓我更加期待我的未來🌆,對我的未來充滿信心。